闽南网9月3日讯(通讯员 黄少林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)在新时代的教育画卷中,“红色”文化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,照亮了语文教学的前行之路。十年来,“红色”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,创造性地融入语文教学,引领青少年走向精神的高地,奏响了一曲激昂的教育乐章。
红韵领航 点亮心灯
十年前,“红色”文化悄然走进语文课堂,犹如一盏明灯,为青少年指引着前进的方向。各级各类学校积极响应,将“红色”文化内容纳入语文教学计划。诏安县教育部门高度重视,组织专家组成员深入研究,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,明确了红色文化融入的目标、内容、方法和评价体系。
黄少林语文名师工作室自成立之日起就结合以往教学实际对“红色”文化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,全力探寻与语文教学的融合之道,并对此展开了一场深刻且富有意义的课题研究。在教学模式方面,工作室组员们积极探索“红色”文化与语文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路径,大力引入“读思达”教学法,围绕该教学法精心开展各项教学活动,注重将红色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,在课文解读过程中深度挖掘红色元素。在“读”的环节,工作室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红色文学作品,深入了解革命历史和英雄事迹,充分感受其中蕴含的丰富情感和深刻思想,从而不断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感悟。在“思”的环节,组织学生对作品所传达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观进行深入思考,认真探讨红色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重大意义,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,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。在“达”的环节,鼓励学生以写作、演讲等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,促使学生将红色精神真正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进而有效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,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
为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,组员们积极创设教学情境,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、纪念馆,观看红色电影、纪录片等音视频资料。还通过举办红色文化主题班会、朗诵会、手抄报比赛等活动,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、感悟红色文化,激发爱国情感。此外,组员们还整合教材资源,运用多媒体,提升教师个人专业能力;此举为语文教学注入红色活力,引学生传承红色精神,最终实现“立德树人”的目标。
融合语韵 绽放光彩
“红色”文化与语文教学的融合,恰似一场美妙的邂逅,迸发出绚丽的火花。课题推进初见成效之际,工作室迅速搭建教师交流平台,开展送培送教活动,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传播至全县,乃至西藏等省外学校。参与培训的教师们如沐春风,纷纷将“红色”文化融入自身教学实践,运用“读思达”教学法展开语文教学。于课堂之上,凭借生动的故事、感人的事迹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引领学生深入思考,鼓舞学生踊跃表达;在课外阅读里,推荐红色经典书籍,培育学生的阅读习惯,促使学生在阅读中思考、表达;在写作教学中,引导学生围绕红色文化进行创作,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准。
与此同时,课题组激励教师自编红色文化校本教材,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。此外,工作室还引领各校踊跃开展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教学研讨活动,教师们分享经验、交流心得。学生们置身于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之中,深刻体悟革命精神。
在“红色”文化的融合创新中,学生们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。他们通过“读思达”教学法,在阅读红色经典中感悟革命精神,在思考中深化对爱国情怀的理解,在表达中锻炼自己的能力。诏安县各个学校在“红色”文化的影响下,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。例如:红星中学以开展的“弘扬乌山精神,传承红色基因”主题活动;桥东中学开展的革命文化题材课堂教学专题研讨活动等等。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,还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。
创生华彩 铸就辉煌
历经十年的不懈实践,“红色”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结出了累累硕果。一系列以“红色”文化为主题的文学创作、演讲比赛、征文比赛等活动捷报频传,不断斩获优秀奖项,展现了青少年对革命历史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。学生们的作品满溢着对革命英雄的敬仰之情以及对祖国的深沉热爱,成为激励更多青少年的精神食粮。
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勇于探索、不断创新。他们以“读思达”教学法为帆,以红色文化为桨,在教育教学的海洋中乘风破浪,撰写了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论文和经典案例。这些成果好似璀璨的明珠,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,更为“红色”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。“读思达”教学法的融合实践,为我们中小学教育教学策略的选择提供更广阔的空间,成为我们教育教学研究的有力支撑,让我们在探索优质教学方法的征途中不再迷茫。